內地上月PMI逾兩年高 小型企業再收縮 通脹壓力隱現
更新時間:2016-12-2 11:04:19 來源:香港登尼特 流覽次數:714
中國11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及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(PMI)雙雙升至逾兩年高位,期內生產及需求回升,反映中國經濟短期已經企穩,製造業活動持續擴張。國統局昨天公布,11月製造業PMI升至51.7,較10月升0.5,勝預期,並創2014年7月以來高位。非製造業活動增速亦加快,11月非製造業PMI升至54.7,較10月上升0.7,為連續3個月上升,也是2014年7月以來高位。
升至51.7勝預期
反映中小企業的財新製造業PMI小幅回落0.3,至50.9,反映小型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仍然明顯不及大型及中型企業,未來繼續需要穩增長政策支持。價格分項指數升至逾5年半高位,隱現通脹壓力上升。
海通證券指出,本輪經濟短期回穩,顯示庫存逐漸由「去貨」轉為「回補」。地產、汽車、家電、煤炭等行業庫存均回升,但目前地產銷量、發電耗煤增速已放緩,價格飆漲或難以持續,主動補庫存或將轉為被動補庫存。該行預計,往後重點將由政策轉向改革,但伴隨明年第二季開始經濟下行壓力再次顯現,明年全年的重點仍然是保增長,藉以對沖地產、汽車及貿易順差下滑的三大壓力,預計財政、貨幣政策仍維持目前基調。
從11月官方製造業PMI分類指數看,生產指數為53.9,按月上升0.6,連升4個月,反映製造業生產持續加快;新訂單指數為53.2,按月上升0.4,連升兩個月,顯示製造業市場需求保持增長趨勢。
從業人員指數49.2,上升0.4,但仍低於臨界點,反映製造業企業用工量減少。原材料庫存指數48.4,回升0.3,意味製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跌幅輕微收窄。
進口原料成本增
國統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,小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不如大中型企業,企業生產經營仍面對困難,包括原材料價格及運輸成本上升,加上人民幣滙率出現較大波動,令進口原材料成本增加。
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認為,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治本之策,是實現新舊產業徹底更替。為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擴闊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空間,建議中國把明年經濟增長目標範圍放寬到6%至7%。